广州埔江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国际货运 , 商检报关 , 拖车仓储 , 进出口代理
进口食品必须有中文标签!
发布时间:2024-06-17

前不久,湖北省荆州市的邓先生从网上购买了8盒“进口高档海参礼盒”,花费1.6万余元。收到货后,邓先生发现这些海参礼盒均无中文标签,认为这违反了我国相关法律规定,于是将销售商F公司诉至法院,请求法院判令被告退还货款并10倍赔偿。法院认为,我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应当有中文标签,F公司销售的食品不符合该法规定,因此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经法官调解,F公司一次性向邓先生支付赔偿金5万元,本案以调解方式结案。

该案具有很好的示范和警示意义,它提醒经营者和消费者,对待进口食品一定要高度重视中文标签,无论是纸质的还是电子的,千万不可大意。食品标签承载着重要的食品安全信息,消费者不小心,很可能吃坏身体;经营者不小心,很可能吃上官司。www.pjguoji.com

因为在消费者心里被贴上“品质好”“更安全”的标签,所以,进口食品在国内一直很有市场。但这个“标签”对不对,很大程度上要看进口食品本身所贴的标签对不对。如果进口到guoneishichang时中文标签缺失,会被相关监管部门认定为不合格产品,要么被退回,要么被销毁。

有消费者认为,商品标签不过一张纸而已,没什么大不了,进口商品有外文标签,说明在国外是没问题的,进到国内来加不加中文标签无所谓。这种观点当然是错误的。我国政府要求进口食品必须提供中文标签,是为了保证消费者能看懂成分表、保质期等重要信息,便于消费者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购买。

若经营者也以无所谓的态度对待中文标签,那问题就更严重了。我国法律不仅规定进口预包装食品要加贴中文标签,而且还要求中文标签应于商品进口报检前完成加贴,与商品一同接受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只有商品本身和标签均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进口预包装食品,才被允许进入中国市场。这就要求经营者销售进口食品时,应当对预包装食品的标签等基本信息进行检查,如果在标签上出现问题,将要承担法律责任。

有媒体调查发现,一家专营进口食品的商店货架上有不少食品没有中文标签。店主解释称,批发商发货时一般是货和标签分开发,到货后再把标签对应贴在商品上。有时候标签发少了,就会出现一些食品没有中文标签的情况。这一解释显然是有问题的。按照规定,未加贴中文标签的食品是不允许入境的,而该店主称其经营的进口食品与标签分开发货,这样做不合法。由此可以推断,该店经营的所谓“进口食品”渠道有问题,或者根本就不是进口食品。事实上,目前市场上的确存在一些从非正规渠道进来的进口食品。据了解,走“非官方渠道”的进口食品,有些是“蚂蚁搬家”式人肉背回国的,进出港澳的食品这种情况比较多;有些是通过代购进来的;还有一些是在报关的时候“加塞”(将货物藏在运输工具夹层)混入。

还有一种情况也要引起注意:一些进口食品加贴了中文标签,但内容不全或有错误。不少进口食品名称相近,译成中文有时会出现错讹。比如水果原汁和水果汁,它们是不同的食品,前者是指用原料水果加工得到的具有水果特征的食品,而后者则指用水果原汁经糖液、酸味剂等调制成的直接饮用的饮料。如果中文标签将两者混为一物,就大错特错了。正基于此,我国在进口食品标签管理方面一直比较严格,相关法规标准要求食品标签的文字必须规范,若同时使用外文,必须与汉字有严密、贴切的对应关系,且外文不得大于相应的汉字。

小标签有大作用。进口食品经营者对待食品标签,切莫“小”视,若因大意出错,后果严重,代价不“小”。

《中国质量报》【观象台】


展开全文
商铺首页拨打电话发送询价